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东莞市公路事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2441900457228873E/2022-00058 分类:
发布机构: 东莞市公路事务中心 成文日期: 2022-01-29
名称: 东莞市公路事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1-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东莞市公路事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01-29  浏览次数:-

东莞市公路事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交通强国建设要求,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全力实现我中心今年确定的“两提一降”目标任务(即项目攻坚提速见效、养护精细化再提升,群众投诉明显下降),为“道路品质提升年”扎实奋战,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化管理,切实抓好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任务,深入推进道路精细化管理,提升道路环境卫生,不断提高道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质量,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突出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互促互进

我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交通运输局党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推进巡察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互促并进。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切实抓好巡察整改工作。持续深入推动巡察整改工作,巩固巡察整改成果。对于巡察反馈的51项问题,中心已完成整改46项(其中列入长期整改事项18个),完成比例90.12%,正落实整改的有5项,扎实推动巡察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成了中心48个制度的修订和汇编工作,推动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深化巡察成果运用,形成巡察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中心党委把学习党史作为今年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指定的学习材料,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精神。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等载体,紧扣道路精细化养护和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等重点工作,结合“两提一降”的工作目标,优化养护维修快速响应机制,压减内部审核时间,提高事后核实限额,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和“路长制”,进一步压实道路养护责任,提高维修效率,加强工程质量管控,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快速响应解决群众诉求,提升群众满意度。2021年共解决、回复群众投诉咨询事项822宗,信访回复工作多次获得群众来信表扬。我中心与东莞日报社共同组织策划了2021年东莞“最美养路人”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东莞公路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甘当“铺路石”的先进事迹,提升公路部门形象。同时,开展了省道S256厚街莞太路路口优化改造项目等道路交通设施整治提升等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效解决了省道S256平交口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水平。以开展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和创建“五好六有”模范党支部活动为契机,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加强党委联系指导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和深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2021年市直机关“两优一先”评选中,中心机关第一党支部荣获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心机关第二党支部党员陈伟林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四是加强党建融合,全力推进公路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示范路创建工作。我市推选的两条公路(省道S256线东莞厚街段(莞太路)、东莞市麻涌镇乡道Y106线)分别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提名路线”。利用21块户外LED显示屏播报公益宣传、道路出行信息共96条,通过市区范围公交候车亭投放公益广告254个,有效提升公路文化品位,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严格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加强对工程建设、道路养护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监督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依法依规廉洁办事,保障单位健康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强谈话提醒,扎实开展纠“四风”树新风工作,全年开展谈话提醒363人次。

二、全力做好道路养护工作,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面抓好国省县道公路和市属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加大道路养护维修和保洁力度,加强文明施工管理,不断提升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道路养护维修提质增效。按照先急后缓、应修尽修原则科学统筹维修计划,全力以赴做好道路养护维修工作,提升路况水平,保障通行安全。经统计,2021年我中心管养国省县道及市属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共安排资金约2.2亿元,完成维修项目325个,累计完成沥青路面维修约52.14万平方米,修复标线约52.74万平方米,路面灌缝约64.36万米,修复雨水井盖2962处;桥梁隧道方面,1-9月份共修复护栏2715.8米、伸缩缝1169.25米、人行道板126平方米、防撞墙2508.7米、隔音屏整体修复1530米、局部修复117处、桥面铺装修复980.5平方米,排水管2489.12米。同时,大力推广预防性养护,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路面周期养护费用。截至目前,2021年中心对管养道路约42.12万平方米路段实施了雾封层、CAP翻新抗滑层、CAPF封层、超粘磨耗层等预防性养护措施,并完成了路面灌缝约498.23万米。

(二)提高道路安全隐患处置能力。通过优化道路养护维修工作流程, 严把安全隐患整治项目工程质量关,不断提高道路养护维修工作效率与质量。一是应急抢修项目统一按事后核实原则处置。对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缺失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应急抢修工程,由原来事前审核调整为事中监管和事后核备。二是提高事后核实项目限额。按照先施工后核实原则实施的常规养护维修单项工程限额,由原来的3万元提升至10万元(项目覆盖面是原来3.3倍)。三是压减常规项目事前核准时间。对于10万元以上单项常规道路养护维修项目,中心养护部门核准项目的时间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减至2个工作日(效率提高60%)。四是建立道路安保养护工程项目专业设计机制。对重点难点道路安全隐患问题养护施工项目,采购第三方专业单位进行方案设计,保障道路安保工程的规范性和工程质量。五是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会同交警等部门,协商加快市管道路占道施工审批问题,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处置效率。六是建立道路养护“路长”责任制和群众求助快速响应机制,形成道路养护监督长效机制,倒逼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三)道路环境卫生稳步提升。按照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关要求,我中心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要求,加大国省县道公路保洁力度,重点加强对国控站点、繁华商业路段,城乡结合部、国省县道公路与高速路接驳路段、连接外市的门户路段清扫保洁。同时,中心围绕“扫干净、摆整齐”目标任务,在现有保洁措施的基础上,租用社会洒水车30台,并统筹调配中标保洁服务单位保洁力量,在国庆节前后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清扫行动,全力保障道路环境卫生整洁。

(四)加强内部监督和履约监管。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围绕提升质量、效率和安全目标,建立领导干部、职能部门、路长、中标服务单位等巡查和考核机制,领导干部每周巡查公路不少于2次,机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加强公路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同时,持续加强对直管道路养护保洁、维修、监理等服务单位的履约监管,督促各服务单位做好道路巡查、保洁、维修等方面工作,强化质量管控,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严格按合同规定和有关法规进行问责处罚,形成常态化机制。经统计,2021年中心共开展履约检查23次,约谈服务单位23个,发出通报27份,处罚18.1万元。

(五)道路数字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推广利用公路管理信息化系统,组织两期系统应用培训,现有注册用户1126个,覆盖中心各部室、各单位和外包服务单位,全年累计产生数据78759条,利用一张图功能实现养护单位履约监督智能化管理,同时实现重点桥梁、隧道、边坡等重点部位智能监控,并完成系统接入市政务云平台,助力全市交通大数据建设;完成了全市25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实施现场建设施工准备工作,不断扩大治超非现场执法点的覆盖面,增强科技治超水平;完成了国省道共13个交通量调查站点升级为连续式的建设工作,全面覆盖我市国省道公路,实现了交调数据采集智能化。

(六)全力保障道路安全度汛。汛期间,全面落实各项防御和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道路清淤疏通、巡查警戒、路面清障、桥隧边坡应急处置和路面维修等工作。汛期间,中心共出动人员约2479人次排涝值守,投入养护作业车辆及应急抢险机械设备约1144台次,疏通水浸点77处,应急围蔽处置边坡落石7处,有效保障了道路行车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以保障道路安全为目标,扎实抓好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工作实际,扎实开展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一是周密部署,统筹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全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统一部署和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安排,我中心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专班下设7个专责小组,分工落实1131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整治任务。二是迅速行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整治行动期间,我中心主动联合交警等部门和道路沿线镇街,共同推进安全隐患突出路段排查整治,共投入资金5407万元完成了1131项共555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整治任务,有效防范化解因道路原因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三是全力做好十大事故多发道路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市十大事故多发道路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我中心抽调精干力量参与4个工作专班,其中市长包路专班和分管交通的副市长包路专班设在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工作安排,由我中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筹专班成员单位、沿线镇街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明确各隐患项目整治责任单位,推进整治工作开展。完成了公路部门负责的146项隐患整治任务,其中协调处理了16年未能解决的东部快速东山路段辅道缩窄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四是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根据市工作专班工作部署和市交通运输局工作安排,结合十大事故多发道路和“路长制”工作方案,有序推进道路隐患治理工作,按照专项行动任务要求,制定整治计划,倒排工期,按节点完成工作任务。中心结合S122排查的实际情况,围绕非机动车道建设、标志标线整改、绿化树木修剪、道路开口封闭、中央护栏增高等常见隐患类型,聘请设计单位编制了《省道S122专项治理设计标准》,供其他事故多发道路参照实施。其他工作任务也按节点计划有序推进。

四、积极落实市重点工作任务,加速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任务。

2021年,我中心负责实施18个品质交通千日攻坚项目(在建类项目2个、筹建类项目2个、非建设类或前期研究项目14个)。一是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其中,S357莞惠公路樟木头至谢岗段路面大修工程20219月底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主辅车道全线通车。省道256358受穗莞深城际轨道占道施工影响路段恢复工程(总投资约852万元),于去年10月全面完工通车。X231线凤岗镇铁路桥拆除重建工程(总投资约1.31亿元)按计划完成旧桥拆除施工。二是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道路养护精细化指引已完成编制并印发实施,根据指引要求,落实各项养护工作。其余,振安路升级改造工程、X239线谢常路及延长线升级改造工程等个13建设前期类或规划研究类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三是统筹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心起草了《东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拟稿)》,报市政府审定印发。指导各镇街完成全市辖区内乡、村道公路路况检测评定并上报省公路事务中心。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示范路创建工作。

五、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巩固行业安全稳定发展局面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做好道路养护、建设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一是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市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指引,严格落实中心内部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办公场所和外来人员的防疫管理,督促所辖养护保洁、工程服务单位、出租物业做好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疫情防控排查工作,强化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办公环境防疫消杀,做好抗疫一线饮食、车辆、生活用品等后勤保障。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中心接种新冠疫苗人数708人,接种率9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中心干部职工共100人次分别支援茶山镇和高镇防疫工作,协助当地累计完成56万多人次的核酸采样。12·13”突发本土疫情发生后,中心迅速组织干部职工100余人奔赴S357莞樟路大朗路段开展道路防疫围蔽交通管控工作,由中心领导带队分四个班组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共投入约33万元新购水马等设施,迅速高效完成了道路围蔽任务,并建立了围蔽设施巡查和维护机制,全中心众志成城,协作联动,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和道路通行安全。二是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中心七个安全生产检查小组按职责分工落实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点加强了养护作业、在建工程、桥梁隧道、边坡、易涝点、标志标线、有限空间作业、公交候车亭、大型广告牌以及办公用房和出租物业等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闭环管理和跟踪督查,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整治到位。2021年安全检查中,出动人员4238人次,发现隐患1534处,已完成整改1485处,余下隐患风险点已落实管控措施。全力实施在役公路重大隐患存量清零行动,完成了4个公路部门负责整治的省市县道路交通安全高风险路段三级督办项目。组织指导镇街(园区)开展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市政道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了市管道路承灾体普查工作。三是强化落实道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处置险情,全力保障道路安全度汛。汛期间,中心共出动人员约2479人次排涝值守,投入养护作业车辆及应急抢险机械设备约1144台次,疏通水浸点77处,应急围蔽处置边坡落石7处,有效保障了道路行车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组织400余人次开展了公路隧道应急抢险、道路快速清障、公路边坡塌方应急抢通共5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在抓好以上主要工作的同时,我中心还注重做好乡村振兴、计划财务、桥隧监测、应急保障、后勤服务、政务公开、信访保密、宣传报道、档案管理、交通战备等其他工作,各项工作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